一、蘑菇的种植方法,快快!
如何种植蘑菇
现在由于食用菌种植的经济效益较好,从事生产的农户越来越多。究竟怎样才能种植好食用菌,记者采访了有关农业专家。
食用菌是知识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产业,是三分栽培七分管理,要用科学的态度来指导发展食用菌,没有成熟、过硬的技术,想达到理想的经济效益肯定不行。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食用菌的经济效益,降低市场风险,一是选择营养价值高、无霉烂的原料作为栽培食用菌的营养料。二是适时栽培。如果夏季栽培秋冬季品种肯定不行,冬季栽培夏季品种同样不行,迟栽也不行。三是选择优质、高产的菌种。俗话说“好种出好苗”,没有好的菌种就达不到好的产量。四是提高产品质量。做到适时采摘。食用菌生长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后期大量的孢子已经分生、老化,重量和品质都会下降。据了解,市场上最常见的平菇,大部分采收都在后期,同时有些从事食用菌销售的商贩还加些水,但消费者对此不清楚,买回去后烹饪,出现大量的水,一点鲜味也没有,逐渐地消费者对这种产品就不再购买。还要注意增加室内通风和湿度,创造适合食用菌生长的环境。
发展一个产品要了解和掌握其市场信息,不能凭空想象。要了解市场上哪一种品种今年会走俏,哪一种品种适合在当地销售,投入有多大、产生的效益如何、技术能不能接受等。靠“自产自销”的思路来发展食用菌是不行的,可以考虑找一家有实力、技术过硬、信誉度好、可靠的单位与其联手或签约合同,生产出来的产品由单位来销售。必须采取公司加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方式来发展食用菌,由公司提供技术、新品种和市场,通过基地来生产,跟销售方签订合同,带动农民一家一户生产,才能把食用菌生产风险降到最低
如何用牛粪种植蘑菇,及如何发酵,及如何选种子?
答:双孢蘑菇牛粪、锯末堆料发酵制种
传统的双孢菇制种技术成本高,成功率偏低,菌丝不易长到瓶底,水分不易控制,菌种易老化2000年夏季,我们采用了牛粪、锯末堆料发酵技术进行双孢菇制种,制母种的成功率达99.9%,制原种的成功率达98.1%.制栽培种的成功率93.2%。
制种方法如下: 牛粪、锯末的发酵 选未变质的锯末,过筛后在阳光下暴晒2~3天。晒时要摊匀、晒透。然后贮存备用。将牛粪晒干、打碎后备用。另外,备足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钾、生石灰、轻质碳酸钙等辅料。将牛粪、锯末,按体积比1: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牛粪和锯末总重量0.3%的碳酸氢铵、2%的磷酸二氢钾、约2%的生石灰(生石灰的加入量,根据其质量而定,要求混合均匀后,pH值为7.5~8)、2%的轻质碳酸钙。混合均匀后加水,使水分含量达68%~70%。然后建高1米、宽1.2米,长度不限的料堆。建好堆后插入温度计。当温度上升到75℃左右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时间约为10 天)。每次翻堆前,给料堆表面喷少量的石灰水,在发酵过程中,若发现料堆的中下部有变黑的趋势,可用木棍适当打孔通气。一般翻堆4~5次,时间间隔为10、9、8、7天。若时间来不及,可翻堆3次。发酵完后晒干备用, 发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处理办法:
(1)料堆不升温或升温缓慢。锯末发酵不如秸秆升温快,若发现升温较慢,可适当加入碳酸氢铵,调节碳氮比,促其升温。若温度能升到60℃以上,则不必调节。
(2)料堆中下部变成黑褐色,有异味。这种现象是由缺氧引起的,原因是料堆堆得过大或过实,应抓紧翻堆,翻堆后打孔通气。 配制培养基 将麦粒煮透后,加入麦粒体积1/4左右的锯末发酵料,然后加人生石灰,将pH值调至7.5~8。按干麦粒的重量,加人1%~2%的轻质碳酸钙,拌匀后装瓶。锯末料必须细碎,不能有大块,防止因块内干心而导致灭菌不彻底装瓶时要将料充分混合。装瓶时瓶子要放正,不能过度倾斜。否则,装瓶后麦粒偏向一侧,锯末偏向一侧,装料后接入菌种。
二、玉米种植各个时期的施肥技术是什么?
1、重施基肥。基肥应与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的方式施入,一般亩施入优质有机肥5000斤左右为佳。
2、施好种肥。种肥用无机肥和有机肥均可,需要注意的是,施入种肥时,肥料应和种子隔开下地,不能混合播种,且种肥深度应比种子深。
3、重施拔节肥。拔节后玉米进入茎叶生长果穗分化的两旺时期,需要养分较多,此时肥水充足,可促进茎叶伸长和加快幼穗分化的作用。玉米拔节时,田间尚未封垄,便于行走操作,一般亩施氮磷复合肥50斤左右即可。
4、后期补施。穗期幼穗分化,仍需要一定的养分支持。但此时,田间已封垄,植株较大,很难实行机械操作,我们可以进行人工穴施。一般亩施二铵15公斤左右。
5、在灌浆后,为防止植株早衰和病虫害,可采用氮肥、生长调节剂,农药相混合的方式进行叶面喷施,以起到防虫治病,抗衰老的作用。
三、紫苏能否大棚种植
紫苏可以进行大棚种植的。
一、选择棚室,做好畦床
1、选用适宜的棚室:棚室栽培特色紫苏,要求鲜活嫩,并能在蔬菜淡季也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以选用节能日光温室和能调控光温的大棚为宜。
2、施足有机底肥:紫苏在肥沃、疏松的土壤中生长旺盛。床土以选用疏松肥沃、含腐殖质高的微酸性壤土为佳。要施足优质农家肥,如牲畜类、家禽类等,要求每667平方米用量在5000千克以上,先经充分腐熟,在种植前最后一次整地时铺撒地面,然后翻挖入土并拌匀,使土肥融合,既能提高肥力,又能改良床土。
3、做好畦床:种植前将床土整细搂平,做成南北走向的小低畦,畦面宽1米左右,畦埂高4-6厘米,以利管理和采收。
二、选用良种,育苗移栽
1、选用良种:最好能选用日本的食叶紫苏和国内的大叶紫苏以及矮株型的紫苏,红叶紫苏叶片香气浓郁,绿叶紫苏生长势旺,也可选用。播种前,要选择色泽鲜好、大小均匀、籽粒饱满、没有霉变的种子,剔除色泽不一、颗粒不光不圆的种子。
2、分茬播种:紫苏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人工栽培的播种期从11月上旬开始,至11月底结束。直播以条播为主,行距20厘米,2片真叶时按株距8厘米间苗(去弱留壮),5片真叶时再按株距15厘米定苗,亩留苗1-1.2万株。棚室栽培紫苏,一年可种三茬,即冬春茬、春提前和秋延后。冬春茬一般在9月份播种,10月份定植,翌年2-4月份供应市场;春提前一般在1-2月份播种,2-3月份定植,4-6月份供应市场;秋延后一般在8-9月份播种,9-10月份定植,11-翌年1月份供应市场。
3、培育壮苗:紫苏种子休眠期长达120天,故在播种前应慎重考虑,如其休眠期未过,即将种子置于3℃下处理5天,并用1000ppm赤霉素喷洒,以打破其休眠期,促进发芽。每667平方米畦床,用种量为1-1.5千克。播种时用10倍以上的细砂土细拌,均匀地撒在畦床内,再在上面撒一层细砂土,以不见种子为度。如果床土不够潮湿,则需喷水或洒水,务使床土湿润;如果能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播后一周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第一对真叶展开时,就要及时地拔除杂草,除草后,追施速效肥1次;第三对真叶展开时,及时间苗、定苗,苗距3厘米左右,定苗后再迫施速效肥1次;第三对真叶完全展开并出现第四对真叶时,即可移栽定植。
4、移栽定植:在移栽定植时,如果苗床土发白,要在移栽的头一天把床土浇透,使土壤湿润,以利起苗,力争保持根系完整,并带土移栽。移栽定植应按行株距30×20厘米打穴,栽时覆细墒土压实,务使根系舒展,最后浇定根水,以利成活。
三、科学管理,防治病虫
1、棚膜管理。11月20日前,大棚两端的膜应实施白天揭开晚上关闭,以开为主。11月下旬-12月中旬,视天气情况大棚两端膜以关闭为主。这一阶段应加强通风换气,防止高温灼伤嫩苗。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以保温防冻为主。可选择在晴天中午通风1-2个小时。如遇强寒潮天气,棚内可在种植厢上加盖小拱棚,以利保温促正常生长。
2、加强管理:定植后10天左右,幼苗已生根活棵,以及时中耕除草1次,注意入土要浅,以免伤根;以后要根据苗情、墒情及草情,再中耕除草2-3次,以除净杂草,并松土保墒。紫苏在产品器官形成时不耐干旱,如果畦土过干,其茎叶粗硬,纤维多,品质差。因此,在其生长期间,要及时喷水或洒水,以利其生长发育。要巧施追肥,一般在其生长期间,追肥2-3次,每667平方米每次可用尿素10千克,配成0.3%溶液点施。要注意打顶。紫苏分枝性极强,通过摘心可促进分枝,防止开花和叶片老化,利于优质高产。摘心时间以项芽刚完成花芽分化时为宜。紫苏分枝性很强,每株分枝30个左右,叶片300多片。当植株长到0.5米左右时,对花芽开始分化的顶端,要及时摘除,使之不开花,以维持茎叶的旺盛生长。
3、防治病虫:紫苏在棚室栽培时,也常发现一些病虫害。病害主要有锈病、斑枯病、白粉病、根腐病等;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蚜虫、银纹夜蛾等。
其防治方法:一是农业技术防治。即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和无病种子;通过晒种,利用阳光杀菌;注意通风透光,改善棚室内生态环境;及时消除棚室内及附近的杂草,集中烧毁病株残体,以减少和消灭虫源、菌源。二是药剂防治。如用25%粉锈宁2000倍液,防治锈病和白粉病;用50%甲基托布津胶悬剂500倍液,防治斑枯病、根腐病和白粉病;用73%克螨特乳油1200倍液,或2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防治红蜘蛛;用50%抗蚜威2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蚜虫;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银纹夜蛾、避债蛾和尺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