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现代农业规划原则?
个人认为原则上城乡统筹,村镇体系总体规划应融合确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把农业产业的空间布局,发展方向,项目重点,在全域范围进行空间协调,基础设施协调,市政设施协调统筹规划。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与村镇一体化总体规划为手段,打造美好村镇。一体化规划应构建产业支撑村镇发展建设,区域总体协调发展,联动融合发展是实现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与村镇一体化基本技术路线。都市农业、休闲旅游农业、观光农业、现代农业应该结合县、镇域产业发展现状,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现状统一规划。在城乡统筹规划下,融合农业产业发展,生态空间协调规划,休闲旅游专题规划,具体可以借鉴案例去认识吧,比如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是这方面专业的规划,可以参考下。具体方面, 区域统筹规划原则;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建设原则;生态支撑,农旅融合原则;立足高起点、高标准,统筹农业、乡村、生态、文化、景观等各层面要素,重点以科技示范为引领,现代农业三产融合为支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特色,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打造科技示范引领、一二三产融合、产村互动一体、模式机制创新的特色田园小城镇,引领示范带本区域及周边地区的发展。
二、这是科技版“向往的生活”!走进山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样板间”
一株株蓝莓树整齐排列
山西新闻网12月3日讯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拥有一个大果园,我愿放下所有追求做个农夫去种田……”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田园梦。真实的田园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在位于晋中市太谷区的山西农谷青年创业园,搭上智慧农业的快车,这里正在上演 科技 版“向往的生活”。12月3日,““启新程 看发展”第十六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采访团走进山西农谷青年创业园,体验智慧、 科技 和农业的全新融合。
蓝莓、无花果、樱桃、小菊花;柔性温室区气象站、AIPA水肥一体化施肥机、保暖式钢骨架大棚、椰糠无土栽培……走进山西农谷青年创业园,有鲜花、有蔬菜、有水果,这里既是像田园牧歌般向往的生活,也是面向全国,打造的山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样板间”。山西农谷青年创业园是晋中国家农高区的标杆项目之一,时下热门的互联网农业、智慧农业和5G农业,都能在这里从想象变成现实。
“山西农谷青年创业园总占地面积约为655亩,总投资约1.2亿元,分A、B、C三区。项目于2020年4月开工,目前除6栋棉被拱棚外已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山西农谷金农农业建设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杨宇豪介绍,园区引进了天津滨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科芯的人工智能精准农业系统(AIPA),让作物“会说话”,真正实现了园区集约化、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同时还配建了博士(专家)工作站、冷库、净菜加工车间、农机库、信息化中控室等完善的基础设施。
无花果树已经结果
目前,山西农谷青年创业园已经和南京邦农小镇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山西晋药堂中药材有限公司、山西田森集团、山西农谷三象花艺 科技 有限公司、山西永宝 科技 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省内农业 科技 公司合作,就蓝莓种植、南果北种、中药材种苗繁育、番茄培育、新品种鲜花试种、出口彩椒种植等一系列高效、高附加值的设施农业产业的发展开展示范试种。
农业 科技 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灵魂,山西农谷青年创业园正在运用不同的农业设施,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试种高附加值的农业新品种,发展现代化高效的设施农业产业,发挥平台功能集聚创新要素,以现代农业引领山西农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三、如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已是老调重弹。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有力的政策、措施或手段来有效地解决或逐步缓解三农问题,但至今收效甚微,以至于三农问题,依然面临着一种很严峻的形势,它仍是我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障碍,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
说到底,三农问题的实质,就是农民问题。但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光靠他们自身的力量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还是在政府。中央及各级政府应该下大决心,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不动真格,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很长时间以来,笔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今天,是不是有一种政策或措施,能象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带来的效果那样,让农民收入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让农民生活水平有一个快速提高的过程?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发行与农业税相当数量的农业特种国债,建立农民专项基金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有人提议不要征收农业税,但我们认为,农业税还是要照样征收,因为即使不收农业税,农民省下的这部分钱也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还不如由国家统一安排,加大力度,集中使用。据统计,2001年的农业税为482亿元,如果政府在农业税的基础上再发行500多亿元的农业特种国债,与农业税合并形成1000亿元的农民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解决农民的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这种做法坚持10年,不仅可以为解决三农问题作资金上的保证,而且可以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农民的有机构成。当然,我们必须加强对农业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真正把它用到实处,使其发挥最大效用。
二、加大农村科技、教育、卫生投入,提高农民素质
中国的发展和强大,离不开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要解决好中国的问题,首先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而这其中,教育是关键,尤其是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民教育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每年拨出一定比例的农民专项资金,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更新思想观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使广大农民在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等方面能够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和条件,这样,三农问题的解决就有希望了。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城镇化步伐,促进土地合理流转
制定新的农业政策,减少对农民进城打工的限制,加强对农民工的管理
。农民就业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目前政府也只能起一个导向作用。但对已经在城镇有稳定职业的农民,政府应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鼓励他们脱离土地,使土地能合理地流转。具体来说,国家可以利用部分农民专项资金在城镇建设经济适用房,对在城里有稳定职业,而又愿意离开土地的农民,可以采取以土地换住房的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这部分农民在城里站稳脚跟,彻底改变其农民身份;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原来闲置的土地流转起来,提高耕地利用率,合理配置资源。对于第一批进城的农民,政府要给予一些特殊优惠政策,除了解决住房问题,还要为其解决户口问题,使他们真正能够安居乐业。争取用10年的时间,使农业人口下降到30%-40%,提高城镇化水平。这样做10年以后,这些进城的农民,无论在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方面,还是在教育、文化和卫生方面,都缩小了与城市居民的差距,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农业生产率和农业供养能力也会大幅度提高,对农业现代化进程将是一个极大的推进。
也许有人会担心,农民进城务工会增加城市就业压力,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治安,其实,并非如此,它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现在政府并没有给予进城打工的农民任何优惠政策或支持,但城市的问题依然存在。事实上,不管你鼓励不鼓励,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涌向城镇,这是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关键是如何加强引导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