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提高学习效率的10种方法
一是重点学习法。就是对所要学功课,从第一章开始,直到最后一章,每一章的重点予以明确,并进行深入理解、反复记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是系统比较学习法。就是依次对每章的内容分章、节、目、条、具体对应性内容知识进行整理,做到心中有全局,同类(比如特点、原则、性质、分类等)各章节之间相比较,本质区别搞清楚,以加深理解,牢固记忆。
三是自问自答的验效法。即在基本内容大体掌握,重点难点皆明确的基础上,自己出题目,或按书中已出的测试题目,转抄单列在纸上,自己做答,然后核对检验理解、记忆掌握的程度。不会的再下功夫理解记忆,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四是相互问答法。即同事或亲朋好友在一起学习时,在基本内容已经掌握的基础上,可以采取甲乙相互提问的方式,答的不对、不会的问题记下来,再学习。
五是顺序温习法。学习时间充裕、学习内容已基本掌握的自学者,可以离开书本,逐章节从头到尾的温习记忆。可将内容按节、目整理,整理不下来的部分,再下大功夫去学。由于有顺序概念,大脑识别系统容易形成逻辑,加强记忆理解,可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六是理论联系实际法。就是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解决或解释社会生活、经济发展、人生经历和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现实问题,或将理论方法应用于实践,检验其效果的学习方法。如学知识产权保护法时,分析现实企业中跳槽者带走技术或管理方法,算不算盗窃商业秘密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学习会计知识时,看现在企事业单位的账目与此是否相符,会计知识是否适用于企业等等。
七是案例学习法。即用学到的知识,结合案例,减少学习的枯燥感,增加对知识的效用性认识。
八是讨论式学习法。即多人在一起时,在对某一章节内容基本熟悉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应用方法进行充分讨论,集思广益,不仅可加深理解,而且开阔思路,增加实用知识,培养知识的系统能力和演讲能力。
九是研讨式学习法。即组织自学者或自学者自发地结合起来进行讨论,例如讨论在当前市场竞争国际化的时代,还有哪些国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比如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失业率走高、生存环境不断恶劣、战争和冲突不断、南北差距拉大等问题的严重性产生的根源及对象,用哪些相关理论来解释、解决等等。这样,自学者就可以掌握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和理论知识最前沿的创新东西,从而大大开拓视野,提高自学者的素质。
十是自我挑战法。即根据自己职业岗位特征,设计出自己业务技术的提高规划、职务晋升计划及素质能力和创新能力涉及领域的深度计划,从而增加需求渴望感和紧迫感。
如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在具体政策的选择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不仅要做加减法,也要做乘法和除法,还要做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通过这种加法、减法、除法、乘法一起来做,实现发展的速度与经济结构、发展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而切实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增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首先是要通过扩内需、稳出口、增就业,实现重质量有效益的总量扩张,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促进内需较快增长。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做好已有项目的同时,还要统筹安排好后续项目。可考虑出台、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金融保险和文教卫生等领域,有效促进民间投资增长。二是努力稳定出口,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三是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要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要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创造更多智力密集型就业机会。
其次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和宏观调控“两只手”的作用,以骨干企业为龙头推动并购重组,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要抑制过剩产能,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通过推动完善相关政策去库存化去产能化。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第三是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大胆革除阻碍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一切体制机制障碍。要进一步促进经济和科技的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从根本上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通过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等措施,切实提高产业的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要发展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研究完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抓紧落实重大科技专项,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运用先进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同时,还要加强调查研究和战略规划,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就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努力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四是要通过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要优先发展教育,改善教育办学条件,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领域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