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科技

316科技

什么是企业制度?

316科技 204

一、什么是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 (一)企业制度的概念

企业制度是关于企业组织、运营、管理等一系列行为的规范和模式的总称。企业制度体系是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须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其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法律与政策、企业组织结构(部门划分及职责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管理表单等各类规范文件。

企业制度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企业经济关系,包括企业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规定、规程和行动准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提出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建立在现代生产关系的基础上,适应市场经济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各种规定、规则和行动规程的统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核心。

(二)企业制度的类型及其特征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制度:企业制度是指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

市场经济在其几百年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里三种基本企业制度,即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法人)制企业。个人业主制企业,是由业主个人出资兴建,业主自己直接经营,业主享有企业全部经营所得,并对企业的债务负有完全责任。我国的个体户和许多私营企业,都是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人联合出资和经营的企业,合伙人分享企业所得,并共同负担企业的债务。公司制企业,是由两个人以上依法集资联合组成,有独立的注册资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企业。它的规定性有三个:一是企业;二是法人;三是联合体。公司制企业有多种形式,主要有两种: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对公司行为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股份有限公司又称股份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

(三)企业制度管理的内容

具体来看,企业的管理制度分为四个部分: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制度执行监督与考核、制度的更新与完善。

企业制度管理的权力机构,一般分为:制度管理委员会、制度执行监督机构、制度制定者。

制度管理委员会组成:总经理办公会,外部专家;权限:制度管理最高权力机构,提议建立各种制度,审批各种制度,考核制度的执行和制度的监督。

制度执行监督与检查机构:产品质量制度执行与检查为质检部、其他制度为总经办或审计部。权限:检查制度的执行状况、监督制度的正确执行并向制度委员会汇报。

制度制定与执行:组成:各种制度的拥有者;权限:拟定各种制度、拟定更新的制度,执行制度管理委员会通过的制度。

二、现行规定国企没有食堂能发午餐费吗?

职工食堂如同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托儿所、医务室一样,是为企业生产经营作后勤保障服务的机构,属于企业的福利部门,将其纳入制造部门和管理部门均是不恰当的。因此,与职工食堂有关的人员工资应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职工食堂作为企业的福利部门,只能为企业职工就餐提供服务,而不能无偿为职工提供午餐。企业职工的餐费属于个人消费支出,应由职工个人承担。正确的做法是,企业职工自行向食堂购置餐票或直接用现金购买午餐,食堂自收自支,单独建立收支账,与企业损益无关。对于食堂招待客人的费用,应由企业承担,在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科目列支。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44条规定,纳税人申报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提供能证明真实性的足够的有效凭证或资料。不能提供的,不得在税前扣除。据此,企业可以编制自制凭证入账,自制凭证需要注明招待客人的所在单位、姓名、日期以及招待的时间等等。

职工食堂人员的工资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在计算计税工资扣除标准时,其职工人数不包括企业福利部门人员。职工福利费的扣除标准按照税法允许扣除的工资总额的14%计算。个人的午餐费用,不得直接在税前扣除。如果企业发放午餐补助,则此项补助属于与雇佣有关的报酬,应根据用途进行归集并将其计入工资总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等科目,贷记应付工资科目,在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时亦不能在税前扣除。企业在食堂招待客人的费用,列入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科目后,在年终申报所得税时,按照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43条规定的标准扣除。

三、都鄙廪庾尽满 而府库余财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反映了什么经济措施?这些措施有何作用?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对应的史实史称“文景之治”。反映了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

这些措施恢复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 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政治和物质条件。

四、利率管制基本放开后,我国利率形成与调控机制将是怎样

取消对利率浮动的行政限制后,并不意味着央行不再对利率进行管理,只是利率调控会更加倚重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从这个角度讲,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进入新阶段,核心是要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提高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有效性。

一是通过央行利率政策指导体系引导和调控市场利率。借鉴国际经验,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和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央行以此引导和调控包括市场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在内的整个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对于短期利率,人民银行将加强运用短期回购利率和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以培育和引导短期市场利率的形成。对于中长期利率,人民银行将发挥再贷款、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工具对中长期流动性的调节作用以及中期政策利率的功能,引导和稳定中长期市场利率。

二是各类金融市场以市场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为基准进行利率定价。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等市场利率可以依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短期回购利率、国债收益率等来确定,并形成市场收益率曲线。信贷市场可以参考的定价基准包括贷款基础利率(LPR)、Shibor、国债收益率曲线等,在过渡期内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也仍可发挥一定的基准作用。各种金融产品都有其定价基准,在基准利率上加点形成差异化、客户化的利率体系,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围绕市场基准利率变动。

三是进一步理顺利率传导机制。在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培育市场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将进一步理顺从央行政策利率到各类市场基准利率,从货币市场到债券市场再到信贷市场,进而向其他市场利率乃至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同时,通过丰富金融市场产品,推动相关价格改革,提升市场化利率传导效率。

上一个下一篇:湖南省哪些地方有矿产

下一个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