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覆膜种植的好处有哪些?
地膜覆盖栽培,即将透明的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在膜下播种并保护农作物幼苗生长;待气温转暖后揭开薄膜,使幼苗转入正常气候条件下生长。
这种措施在低温冷凉、热量不足的地区起到增温保墒、增产增收的效果。一般说,相当于为农作物延长生长季节20~30天.在冬春季节膜内0~5厘米地温提高2~4℃,近地层气温提高4~8℃;炎热夏天又可以降低膜内地温。覆膜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还起到蓄水保墒的效果。在地膜的保护下施入土壤的肥料不会因风吹、日晒、雨淋而损失,也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无色薄膜反射光的能力很强,可使距地面15厘米高处的阳光增加10%,改善近地面气层的光热条件。覆膜栽培还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快有机物质的分解,改善土壤物理化学结构,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
农作物覆膜栽培已成为世界农业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发展最快、面积最大、效果最好的就要算中国了。我国覆膜栽培从冷凉地区发展到城郊平原,从果蔬作物扩大到粮棉作物,显著提高了劳动效率,急取农时,节省用地,投资少,效益高。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作物覆膜栽培面积达6000多万亩。特别是在高寒冷凉地区,增产效果更为显著,被誉为山区脱贫致富的“温饱工程”。
地处高寒冷凉的雁北地区,气候寒冷,生长期短,长期以来是玉米生产的“禁区”,一般年景种玉米都不能成熟,采用覆膜栽培以后,增加了有效积温,玉米在当地能够安全成熟,每亩产量达到400~500公斤。甘肃省旱作地区采用小麦覆膜穴播技术,解决了水分紧缺和热量不足的问题,实现节水增温高产栽培,小麦亩产500公斤以上。
农业大量使用塑料薄膜,其废弃物造成农田污染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塑料残物中聚乙稀或聚氯乙稀含有毒物质,对畜禽以及土壤微生物有害。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已成功地用农副产品为原料制成农用降解薄膜或淀粉薄膜,其中还添加除草剂和各类营养成分。覆盖的农膜随着作物的生长和温度的升高经微生物降解而逐渐渗入土壤,不仅彻底解决土壤污染问题,而且成为防除杂草的药剂和根系吸收养分的来源。
农作物覆膜栽培是我国传统精细农艺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典范。英国科学家在考察中国发展覆膜栽培的成就之后赞叹:现代塑料工业革命发源于欧洲,兴于日本,但却首先在中国农业生产上绽放灿烂之花,它无疑将对未来农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注重农业生产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
积极作用: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密集,解决温饱问题是一切的前提。
消极作用:现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技术社会。过多的注意农业生产,导致我国信息技术的落后。
三、美国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好处
美国农业的特点
1,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表现: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为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农业发达.
2,农业生产特点(农业发达的原因):首先美国农业属现代农业,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良种化.这种农业的优点为:生产效率高,产量大;缺点为有时生产过剩.其次农业地区生产的专门化为美国农业的另一大特点,其优越性表现:
(1)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挥地区优势;
(2)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3)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管理.
另外,美国农业专门化地区的划分也充分考虑市场需要,如乳畜带分布在五大湖沿岸和东北部沿海地区(这里有美国最大的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对乳,肉等产品的需求量
大).
美国农业是一个买方市场,其结构调整是有规律的、有限的调整,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的调整,是稳中有调。由于其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程度高,价格变化传递市场信息的有效性,使结构调整有的放矢。其结构调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注意农区生态平衡问题,根据市场年度变化,通过休耕制、轮作制来以空间换时间;一方面规避市场风险,另一方面规避生态风险。
二、产业化问题
在美国,产业化经营是市场催生的结果。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诸环节有机结合,流程顺畅;不同产品有不同产业化经营形式。比如蔬菜农场一般都是一体化经营,而大型农场 (如肉鸡、肉牛生产)则以专业化经营为主。而一体化经营,在美国比重较少,约占整个农业生产量的10左右,而更多的是专业化经营,靠专业化分工来培育市场竞争力,避免平均使力,降低生产要素利用率。在美国,流通、销售环节是最重要的环节,其销售在农业的产值构成中占42%,而加工占33%,农业生产占25%。没有成功有效的市场营销,再好的加工企业,也可能面临产品积压而倒闭。
三、规模经营问题
美国农业都是以家庭规模经营农场为主,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流转自由,为规模经营提供了充分保障。特别是在美国大陆,在大宗农产品生产上,如玉米、谷物等,其经营规模都是以上千英亩为单位进行的。但在夏威夷,这些蔬菜农场,其经营规模并不是很大,其农场经营仍然是有效益的、成功的。
四、优质与品牌问题
在美国,市场是检验优质、认可品牌的唯一尺度。有效需求是生产者、经营者要满足的唯一对象,优质与品牌是市场长期认可、消费者有效需求持续的过程积累。笔者在美国还没有见过什么评选的优质产品与著名品牌,也还未见过哪个生产者、经营者在自己产品包装上注明优质、名牌之类的称谓。优质、品牌只存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只体现在市场占有率的份额中。笔者所见,夏威夷的一些蔬菜农场大都没有什么特别知名的品牌和产品,但它也能行销市场,优质是相对的,品牌不是唯一的。
五、科技问题
在美国,农业科技应用于生产,无疑是先进的,但又不尽然。在夏威夷蔬菜农场,笔者接触了一些农场主,他们并不掌握多少农业新科技,但他们能成功,能获利,关键在两点,一是技术服务能到位。农场主不懂的,相应农业技术公司能及时提供支持。二是技术应用的适用性。
六、农产品安全问题
在美国,人们对农产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似乎没有国内想象的那么重。一方面是政府有严格的法律保障,企业有自律的质量意识,一般农产品安全有保障。在美国,不会有假冒伪劣的产品,禁止使用的农药就不会有市场,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并不突出;另一方面是生产成本与效益约束。笔者曾问过一些农场主,为什么不经营有机农场,他回答,经营有机农场减少产量,效益没有保障。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