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科技

316科技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代码 是多少?

316科技 264

一、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代码 是多少?

学院位于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1号,学院代码10867

二、西营镇的第一产业发展

西营镇传统的种植业有小麦、玉米、大豆、谷子、高粱等。耕地面积1949年为35611亩,1978年为33507亩,进入21世纪以来常用耕地面积为37653亩,分布在北漳河西岸的丘陵地区。

人均耕地面积1949年为5.1亩,1978年为2.9亩,2010年为3.2亩。粮食总产量1949年为2696吨,1978年为4601吨,2010年为8753吨。

至2010年全镇建成高标准园区化农田1万亩,玉米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亩产超千斤。水果以苹果、桃、梨、杏为主,2010年年产量达40吨。

通过政策引导,政府扶持,全镇初步形成了西山千亩瓜果田,东山特色小杂粮,沿河、沿沟万亩玉米粮田的种植业新格局。设施农业经过不断发展,种植面积发展到今年的700亩。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576万元对南坪、丰曲、城底三村河滩进行了中低产田改造,配套整修了田间路5公里,灌渠2000米,新上了高灌设备,整体提升了5000亩土地的产出率。

林业主要以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和育林为主,2010年造林累计面积达到1300亩。

在崔岭、常坪、兴民、南岩、洞上、辘轴凹等几个村发展了1300亩干果经济林,挂果后可望亩均增收2000元。养殖业主要有猪、牛、羊及各类家禽,共计21000余头(只)。

三、东山镇的产业特色

概述

东山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镇,盛产茶叶、青梅、橄榄、荔枝、龙眼、赤皮梨等农产品,其中茶叶年产量近500吨,水果年产量近4000吨。

东山镇山地资源丰富是东山最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已开发山地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5%左右,全镇仍有近85%的山地可供开发;同时,本镇水资源丰富,适合开发高效的淡水养殖业,尤其适合鳗鱼、牛蛙等高值品种的养殖。

农产品

东山镇盛产茶叶、橄榄、青梅、荔枝、龙眼、赤皮梨等农副产品,其中茶叶年产量近500吨,水果年产量近4000吨。镇现有茶叶、黄竹、橄榄、蔬菜四大无公害基地,其中:茶叶基地6000亩,黄竹基地14000亩,橄榄基地6000亩,蔬菜基地100亩,根据镇“十二五”规划制定的“1211”绿色工程目标,到2015年达到茶叶基地10000亩,黄竹基地20000亩,橄榄基地10000亩,蔬菜基地1000亩。

茶园

东山镇大部分山地适合茶叶生产,是饶平县茶叶生产大镇,目前拥有茶叶种植规模6000多亩,规模以上的茶叶加企业2家,茶叶加工小作坊100多家,并创出“水美香茗”等名优品牌,初具茶叶规模化发展优势和潜力。水美村新光自然村的庙子心石马坡,空气清新、环境秀丽、临近公路,适合开发连片上千亩的绿色无公害茶园,也可作旅游资源开发。

竹艺

竹艺加工业是东山镇传统的特色产业,全镇有80%的农户生产竹制品,特别是水美竹器工艺厂生产的竹制工艺品(近百个花色品种),远销东南亚等地,享有盛誉。成片的竹林是东山宝贵的资源,竹林青葱,空气清新,是天然的“氧吧”和“换气站”,走在山间的小路上让人心旷神怡。连年来,镇投资400多万元,改造老竹园2000多亩,目前已有1.5万亩的园区规模,为发展竹艺和现代旅游观光农业创造条件。

生态农业,旅游观光

东山镇着重抓好茶、果、竹产业的发展提升工程,注重标准化高效农业示范点建设,逐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山地资源丰富是东山最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已开发山地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5%左右,全镇仍有近85%的山地可供开发利用。水资源充足,周边无工业污染源,水质清纯、土地肥沃,适宜发展高值的经济作物或养殖业。东山镇辖区内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自然风景十分优美,是一个适合开发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风水宝地 。

四、银行在农业发展方面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一)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系统优势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以“水、电、路、气”建设为突破口,重点介入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水电气、交通、环保、教育、医疗等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有区域经济特点和传统经营优势的物流中心等流通体系建设项目,为城镇化建设提供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及综合性金融服务,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协调及多样化发展。

(二)支持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上规模、有特色、科技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明确产业化支持重点,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着力解决当前县域金融市场“供血不足”等问题。一是支持国家、省级和d地区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培育龙头企业“造血”功能,增强优良企业的牵引力,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二是支持具备区域资源优势、产品特色明显、市场竞争力强、效益好的优势主导产业和规模型、特色型、科技型农业,培育支持新农村经济发展的优良客户群体;三是支持在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的水果、水产品、药材等专业产品基地建设,形成生产规模效应;四是支持跨行业、跨区域的重点流通企业,特别是有进出口能力的外向型农业企业,增强出口创汇能力;五是支持良种繁育基地、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增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三)支持县域内中小企业和特色资源开发,培育县域经济支柱产业。采取适合县域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担保方式,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四)支持优质个体生产经营者,推动农村个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坚持以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业务为依托,加大对优质个体经营业主的扶持力度。一是重点支持已经成熟的、规模较大、经营较稳定的非法人私营企业和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的专业市场中的个体工商户;二是重点支持依法登记注册,贷款用途明确、合法,有稳定经营收入和按期偿还贷款本息能力并提供了有效足值抵押担保的个体工商户。

(五)实行信贷规模倾斜政策。

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农业生产特点调整贷款管理方式。对季节性生产特点明显、符合季节性收购贷款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特别授信,配置短期信贷规模,实行专款专用,用于企业收购农副产品,切实解决其季节性收购资金短缺问题,提高支农灵活性。

(六)提高信贷运作效率。一是建立信贷运作效率和质量监控奖惩制度,明确规定贷款受理、调查、审查、审批等各环节的运作时限。二是对小企业贴现取消授信限制,减少办贷环节,加快效率的提高。三是完善重点法人客户直接营销机制建设。按照贴近市场、贴近客户和权责对称原则,进一步扩大直接营销范围,提高业务运作效率。四是对优良客户的信贷业务,积极利用农行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

(七)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上一个下一篇: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游戏?

下一个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