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物栽培学与作物育种学区别?
作物栽培注重于作物的田间栽培研究,比如作物的需肥特性,需肥规律,最佳栽培技术,播种时间,管理措施等方面的研究。
而作物育种就是转注于育种领域,包括田间作物的筛选,实验室的培育等等,总之是平行的两个专业,区别就是哪个更侧重于田间。
二、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育种的区别?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育种存在一些区别:
1. 方法和技术:传统农业育种主要依靠选择和繁殖优良的农作物或动物品种来改良农作物或动物的性状。而现代农业育种则更倾向于运用基因工程、分子标记和遗传改良等先进技术,快速选育出更具优势的品种。
2. 时间和效率:传统农业育种需要较长时间来达到理想的改良效果,因为它主要依赖于自然的遗传变异和繁殖。而现代农业育种则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更快速地选择和培育出理想的品种,提高育种效率。
3. 多样性和稳定性:传统农业育种通常注重保留和传承传统品种的多样性,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而现代农业育种则更加注重提高产量、抗病性和适应性等特性,追求品种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 可持续性和环保性:现代农业育种在选择品种时更加注重抗病虫害、耐逆性和减少农药使用等特性,以提高农作物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而传统农业育种则更注重遗传多样性和地方特色的保护。
总的来说,传统农业育种和现代农业育种在方法、技术、时间、效率、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都致力于改良农作物或动物的性状,提高农业产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农艺与种业与作物遗传育种区别?
农艺与种业领域包括作物、园艺、草业、种业四个方向。
涉及主要农作物、园艺作物、草业,及其相应作物的种子和种苗全产业链生产、经营和管理。
要求掌握植物遗传育种、栽培管理、农作制度、种子生产与经营、采后加工与储运以及技术推广与服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能;掌握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技术等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播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的知识与能力。
农艺与种业领域重点培养从事与植物生产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符合产业需要的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主要就业去向是植物生产全产业链相关的企业单位生产技术管理、新技术应用与开发、市场推广与经营管理,农业行政事业管理部门、农业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服务单位,农业非政府组织、农业新型经营体及自主创业等。
作物遗传育种是作物学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作物遗传育种是研究作物遗传改良及种子生产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方向:
作物种质资源创新
作物育种原理与方法
作物杂种优势机理及利用
作物分子育种及细胞工程
作物基因组学
四、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区别?
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的区别是:
智慧农业是农业中的智慧经济,或智慧经济形态在农业中的具体表现。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实现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后来居上、实现赶超战略的主要途径。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智慧农业”是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础支撑、更透彻的农业信息感知、更集中的数据资源、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控制、更贴心的公众服务。“智慧农业”与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于一体,对建设世界水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农业是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数字农业使信息技术与农业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融合,对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农业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以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和质量的目的。
五、作物育种的方法?
作物物种的方法有,交杂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
六、作物育种的流程?
流程:
一、可以先了解该作物相关的遗传特性和品种特征,确定自己的育种目标。
二、针对育种性状目标收集或引进资源材料,再根据目标性状的遗传规律,选配亲本,即父母本,在花期去雄隔离,开展雌雄花器官杂交工作,在种子成熟后,到种子,次年(季)播种,再在后代中,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杂种F1代,如没出现目标单株,还需进一步杂交改良,直到选理想后代为止。
三、有了好的单株后代,还要通过与生产上主栽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如确实优秀,再扩大到主产区进行中间种植试验,通过严格区域试验后,如再优秀者,便可申报品种审定,这需要农业种子主管部门来审理,通过品种审定后,才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这个过程很慢长,可能需要8-10年。
七、农业养殖与农作物的区别?
区别就是一个为用饲料喂养的肉食类,一个为耕地种植。农业养殖就是饲料喂养家禽和水产鱼类的,供应人们市场上肉食的需求,现在做养殖产业几大类:水产养殖海鲜鱼类的,养猪,鸡,鸭,牛等等的专业户。
农作物就是在土地上种植,药材,蔬菜,种植水果树,种植棉花等等,来供应市场上需求的粮食,水,蔬菜。棉花纺织服装的产业。药材供应医药上用。
八、作物生理学与作物育种作物栽培的关系?
作物裁培是作物育种中的一个门类,而作物育种又是作物生理学的一个门类
九、分子育种与基因育种的区别?
分子育种——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育种中,在分子水平上进行育种。通常包括: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遗传修饰育种(转基因育种)。
转基因育种——就是将基因工程应用于育种工作中,通过基因导入,从而培育出一定要求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分子育种很明显不能等同于转基因。利用先进的生物学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在不改变作物基因的前提下,改变其性状,或者仅仅是通过分子标记的方法筛选优良品种。有一些分子标记仅仅是测序,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根本不涉及基因调控。从这些方面来看,分子育种显然不是转基因。但是在分子育种中,确实也包含基因工程。
十、农作物育种和考种区别?
作物育种 又称品种改良。高产、稳产、优质、高效是育种的目标。但特定的育种目标要综合考虑当地品种的现状、育种基础、自然环境、耕作制度、栽培水平、经济条件等因素,并随生产的发展不断加以调整。还要以本地区种植面积较大或有代表性的几个品种作为标准,明确需要保持或提高、改进或克服的方向,使育种目标具体化。作物育种方法与作物的繁殖方法密切相关。自交作物群体是一些纯合基因型混合体,也可能是单一的基因型,异质性不大或同质,遗传上高度纯合。这类作物宜采用混合选择、纯系育种、杂交育种(主要是品种间杂交)和回交育种。最终目的是育成纯合度高的品种。但同是自交作物,育种方法也不尽一致。异交作物群体是异质的,含有很多不同的基因型,在遗传上高度杂合,自交后呈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再杂交时又恢复正常。这类作物宜采用混合选择、轮回选择、自交系间杂交和综合杂交。无性繁殖作物用营养器官繁殖后代,育成的品种表型虽整齐一致,基因型则高度杂合。常会产生突变或芽变,因而可对之进行选择。
考种是指对某一物种亲缘关系、遗传特性进行溯源的活动。在旧社会农民选种,叫作考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