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老产业的一二三产?
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指,全产业链或者产业链上多点增值,有搞种养的,有搞加工的,有搞销售服务和在第三产业上进行观光、休闲、养老、采摘、亲子、文旅等延伸价值的,使原本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使农产品增值,让农民和农业企业增收。
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和品牌农业的本质特征,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这是中国矛盾的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同步是农业农村没有办法和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同步。
我们要求四化同步,四化短腿就是这个,所以需要追求产业振兴,需要追求一二三产业融合。
现在中国已经有世界上最大的中产阶层,保守估计至少三个亿,乐观估计九个亿。九个亿多少,把全部欧洲人口加全部美洲的人口加起来等于九个亿。我们有这么多需求产生了,得需要有新供给。在这种情况下要催生新的业态,新的业态一定需要一产、二产和三产相加或者相乘,这是融合,是重要趋势。
如果只做一产,就是农业1.0版本靠天吃饭;如果只做二产,把农业做成二产就是靠地吃饭,靠密集的投入;如果是做农业三产化,可能靠人吃饭,靠人来消费,不管农家乐也好,还是各种各样的旅游也好。
一二三产融合是尽量把农村的一二三产跟城市里面的倒置过来的一二三产相融合,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布局。我们知道农村肯定一产大,三产少,城市正好倒过来,两边相加或者相融都是很好的业态。
在农业综合体中,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把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拓展了现代农业原有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使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农业及加工食用的特产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载体,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
农业综合体具有三大功能:社会公益性功能、企业盈利性功能和生态环保性功能,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为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途径和抓手。
关于一二三产业融合我国有哪些政策补贴
补贴标准:
潍坊、德州、聊城、菏泽四市每个试点县 700 万元;其他市的每个试点县 600 万元。
补贴50%!
以小麦属、水稻、杂粮等口粮发展的,支持建设粮食烘干、仓储物流、农机库棚、粮食加工等设施,以及购买农业综合性服务机械、农村电子商务设备等。财政资金补助比例最高 50%。(比如你建一个粮食烘干塔花80万,国家补贴40万)
补贴40%!
以蔬菜、水果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持配置仓储、物流、加工、包装等设施设备,完善产业链。支持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关的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对购置配送、网销等设备给予补助。财政资金补助比例最高 40%。(比如花100万建冷库用来存放苹果,补贴40万)
补贴30%!
以一村一品产业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财政扶持资金主要用于休闲农业基地建设、闲置房屋维修以及一村一品生产、加工等设备购置,财政资金补助比例不超过 30%。(比如做休闲农业基地投资200万,补贴最高60万)
什么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可分为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类。
第一产业是指提供生产物资材料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直接以自然物为对象的生产部门。
第二产业是指加工产业,利用基本的生产物资材料进行加工并出售。第三产业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三产业行业广泛。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保险业、行政、家庭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各国划分不完全一致。
二、一二三产业的意义?
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1、第一产业指农业。
一般来说,第一产业指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2、第二产业指工业。
第二产业以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产业部门。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3、第三产业指服务业。
中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三、一二三产业是什么?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
四、一二三产业如何划分?
简单地说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第三产业是服务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五、一二三产业怎么写?
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各业;
第二产业为工业 ,包括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各业;
第三产业分服务业和流通业
六、一二三产业深度分析?
第一、二、三产业划分是社会劳动部门,根据其在社会分工体系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和与人类需要的紧迫程度的关系,划分第一、二、三产业部门。
三次产业分类的标准,各国不尽相同,而我国的划分标准如下: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众多、范围很广,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应和仓储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我国在国内进行观察和考核时,是采用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层次计算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但与西方国家进行国际比较时,是按西方国家通用的计算范围,即采用上述四个层次计算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以求口径一致,加强可比性。为了防止两种计算口径数字互相混淆,前一种口径可叫做“我国口径”;后一种口径可叫做“西方口径”。
七、农业一二三产结构?
农村二三产业即为 第二产业 (工业建筑业) 结构、第三产业 (商业服务业)结构;
农村产业结构是农村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全国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
1、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结构;
2、各产业内部的结构,即第一产业 (农业) 结构、第二产业 (工业建筑业) 结构、第三产业 (商业服务业)结构;
3、 组成各产业的生产部门或行业的自身结构,如农业中的种植业结构、林业结构、畜牧业结构,农村工业中的农产品加工工业结构、机械加工工业结构、农村能源结构,第三产业中的运输业结构、商业结构等。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原则:
农村产业结构是指农村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关系。它具体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固定资产及其它资源在各产业之间分配构成的状况,是农村生产力结构的中心。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即农业从简单再生产时代的单一种植业结构,逐步进化调整为大农业结构,再继续上升到多元化产业结构
这种产业结构由单一到多元,逐步细化的过程,将使产业结构愈来愈合理,生态循环愈来愈平衡,经济效益愈来愈提高。因此是一个产业不断升级进化的过程。这种不断升级的运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
八、智慧农业:引领农业产业升级
智慧农业的定义
智慧农业是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实现对农作物、畜禽等生产要素的全方位监测和精准管理。
智慧农业的重要意义
-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 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精准农业
- 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智慧农业的关键技术
智慧农业的实现依赖于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撑:
- 物联网技术
- 大数据分析
- 云计算
- 人工智能
- 智能感知技术
智慧农业的应用案例
智慧农业已经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得到了广泛应用:
- 智能农业物联网监测系统
- 农业大数据分析平台
- 智慧灌溉系统
- 智能植保机器人
智慧农业的发展趋势
未来,智慧农业将继续向着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 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实现全面自动化生产
- 农业大数据应用广泛,推动精准农业发展
- 智慧农业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加速,如区块链、5G等
- 智慧农业生态体系逐渐完善,形成良好发展环境
感谢您阅读本文,相信通过了解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您能更好地了解这一新兴领域带来的变革和机遇。
九、智慧农业产业分析
智慧农业产业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日益成熟,农业行业也迎来了智慧农业的时代。智慧农业通过运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为农民提供了更加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
智慧农业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土地管理、农作物种植、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等方面。通过在土壤中布置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的温度、湿度、养分含量等指标,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制定农作物的种植计划和施肥方案。同时,智慧农业还能通过无人机和遥感技术,对农田进行高精度的遥感测绘,帮助农民随时掌握土地利用情况,做出更加明智的农业决策。
智慧农业的发展对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带来了重大影响。首先,智慧农业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为农民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作物的监测和管理更加精细化,能够帮助农民及时发现病虫害等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此外,智慧农业还能够帮助农民进行农产品的精准销售,通过大数据分析,将农产品与市场需求进行匹配,降低了市场风险,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
而对于整个农业产业链而言,智慧农业的应用也带来了诸多便利和机遇。农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都可以通过智能化技术进行连接和协同。例如,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农产品的质量和运输环境,保证农产品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新鲜度。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产品的溯源管理更加简便可靠,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度。此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还为农业供应链金融、农村电商等新型业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机遇。
然而,智慧农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是技术和设施的不平衡。在一些地区,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智慧农业技术平台。此外,智慧农业所需的高端技术设备的投入成本较高,对一些小农户来说可能承担不起。同时,智慧农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对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智慧农业的推广和应用也面临一些制度和政策层面的问题。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推动,涉及到土地流转、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保险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当前,我国已逐步加大智慧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智慧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然而,仍需加强政策的协调和整合,形成系统化的智慧农业发展政策体系,为智慧农业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总的来说,智慧农业作为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智慧农业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智慧农业的推广和应用还需加强技术研发、设施建设、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工作,以促进智慧农业在我国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为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注入新的动力。
十、什么是智慧农业?什么是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是一种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和管理的方式。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智慧农业能够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农作物生长状态和病虫害情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智慧农业还能实现远程监控、精准施肥、自动化农机作业等功能,降低劳动力成本和环境污染。智慧农业将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加收益,提升食品安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