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科技

316科技

边玩边学的法律知识闯关赛上线啦!这届学生都在偷偷刷题

316科技 109

当教室变成「模拟法庭」

上周五的课间,高二(3)班突然爆发出阵阵欢呼。原来班主任宣布下周的班会课将变身「校园巡回法庭」,而这场法律知识网络闯关赛的积分排名,将决定谁能穿上法袍担任审判长。看着学生们争先恐后掏出手机刷题的样子,我忽然意识到:普法教育真的可以很有趣。

这届学生都在玩什么

打开活动界面,首先跳出来的是个AI法律顾问角色自选系统——有人选了威严的虚拟法官,有人挑了穿西装的智能律师,我们班的小胖子居然选了看守所所长形象。「选这个才有警示作用嘛!」他振振有词地说道。

闯关模式设计充满巧思:

  • 第一关「马路生存指南」要判断12种交通场景的法律责任
  • 「奶茶店奇遇记」关卡藏着7个劳动合同陷阱
  • 最火爆的「反诈迷宫」需要识破20种新型网络诈骗话术
  • 排行榜引发的蝴蝶效应

    自从实时排名功能上线,教师办公室每天都能抓到躲厕所刷题的学生。上周冠军张同学的经历很有意思:为了搞懂「主播打赏能否追回」的法律条文,他居然联系了本地的消费者协会咨询。现在他成了年级里的「民间法律顾问」,连班主任处理学生矛盾都要请他当调解员。

    活动后台数据显示,学生们在以下三类问题上最容易栽跟头:

  • 网络暴力中的证据固定(68%错误率)
  • 兼职工作中的押金退还(55%错误率)
  • 游戏账号继承的法律空白(引发热烈讨论)
  • 藏在积分商城里的普法密码

    兑换区里,除了常规的文具奖品,最抢手的是「校长午餐券」和「免跑操体验卡」。但真正让我惊喜的是,有学生用5000积分兑换了「校园规章制度修订听证会」的旁听资格——这群孩子开始尝试用法律思维参与校园治理。

    最近教师群里流传着这样段子:

  • 食堂阿姨打菜时嘀咕:「再插队我可要引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了」
  • 体育老师没收手机时补了句:「根据《民法典》第1184条...」
  • 那些意想不到的衍生效应

    上个月学校收到封特殊感谢信:有位同学用闯关赛学到的知识,帮开小超市的父亲理清了供货合同纠纷。更意外的是,我们发现学生创作的300多份普法漫画、说唱视频在社交平台传播,累计播放量超百万。

    教师团队也在这场活动中更新了认知:

  • 班会课可以变成「模拟联合国」式的立法讨论
  • 校园广播站开辟了「今日法条解读」专栏
  • 连食堂菜单都标注了《食品安全法》对应条款
  • 看着学生们在课间争论「AI生成内容版权归属」,我突然想起上届毕业生在留言墙写的话:「原来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箱。」或许这就是教育的意义——当知识跳出课本,变成解决问题的钥匙,学习的热情自然会熊熊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