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西部交通差异的原因?
我国国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小,交通枢纽集中在东部地区,中国具有发展内河运输的优越条件,长江、淮河等东西航线和京杭运河等南北航线,促进了水运的发展.同时铁路运输大动脉--京广线、京沪线和京九线,与黄金水道长江交织,便于水陆联运。
二、四川东西部差异?
四川省的东西部差异主要表现在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
首先,四川东西部地形地貌差异较大。东部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热条件好,适宜农业生产,而西部地势崎岖,气候寒冷干燥,水热条件差,适宜林业和畜牧业发展。
其次,四川东西部自然资源分布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资源丰富,如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有丰富的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产品,而西部地区则以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主,如攀枝花、凉山等地的铁矿、铜矿等。
第三,四川东西部人口分布也有差异。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差异,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而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大,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和川南经济区。
最后,四川东西部的经济发展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是四川省的经济中心,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落后,需要加强发展。
综上所述,四川东西部差异较大,需要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哥斯达黎加东西部自然带的差异?
哥斯达黎加东西自然带的差异: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为热带草原气候,由于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与东部相比,哥斯达黎加西部年降水量少,季节差异明显。
四、东西部农业分布气候差异原因?
东部地区热、水、土条件有较为良好的配合,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是我国绝大部分耕地、农作物、林、渔、副业的集中地区。
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热、水、土条件的配合上有较大缺陷,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农业发展历史较晚,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农区小而分散,大部分地区是以放牧为主
五、西北地区东西部差异?
西北地区,主要指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古大部或部分地区,因东部距海较近,西部距海较远,故降水呈经度性差异分布,由沿海较近地区递减至沿海较远地区,东部地表植被主要呈现为森林草原带,西部地表植被主要呈现荒漠弋壁及沙漠,且降水下植被由东到西数量递减直至消失。
六、南阳东西部的气候差异?
南阳地处亚热带向温带的过渡地带,属于季风大陆湿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春秋时间55-70天,夏季110-120天,冬季时间110-135 天。
年平均气温14.4-15.7℃,七月平均气温26.9-28.0℃,一月平均气温0.5-2.4℃。
年降雨量703.6-1173.4mm,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年日照时数1897.9-2120.9小时,年无霜期220-245天。
七、东西部农业差异的主导因素?
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呈现东部和西部的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东部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而西部地区由于距海远,难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呈现东部和西部的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其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八、南北经济差异?
我国南北方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上,其中南方以轻工业和外贸为主,北方以农业和重工业为主,而这种差异主要是由禀赋条件和我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所决定的。
从北方来看,其自然资源较为充裕,山西、河北、内蒙等省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陕甘宁和东北地区有丰裕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华北和东北地区土地广袤,尤其东北平原还分布有大量黑土地。因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将大量资源密集型行业、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的重化工行业以及农业主要布局在北方,由此北方形成以农业和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从南方来看,其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出于历史惯性,以人力劳动为主的轻工业在南方经济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之后,东南沿海地区航运便利的比较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加上国家的政策扶持,南方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并形成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区。
九、我国东西部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造成我国农业东西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差异;东部地区距海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显著,降水丰富,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而西部地区由于距海远,难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十、内蒙古东西部文化差异?
1.西部蒙藏民族特征浓厚,东部淡薄。
西部临近藏区,与外蒙交往密切,藏传文化佛教文化影响突出。蒙古语言文字的运用更加广泛,而东部临近东北和北京地区,蒙古族和藏族人口所占比例较小,汉族人口居多,汉语运用更广,义务教育普及率更高。